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壮丽70年 民族工作大发展]开创新时代重庆民族工作新局面

日期: 2019-06-11
字体:

原文发布日期:2019年6月7日 来源:中国民族报(6月7日)头版

□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丁时勇

1997年成为直辖市后,重庆市成为全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56个民族成分齐全,常住少数民族人口19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等。黔江区及石柱、秀山、酉阳、彭水4个自治县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全市设有14个民族乡,分布在万州、武隆、忠县、云阳、奉节、巫山等6个区县,全市登记外地来渝少数民族34.4万人,各区县均有少数民族居住。直辖以来,市民族宗教委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依法履行民族宗教事务的行政管理职能。重庆市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保留市民族宗教委作为市政府组成部门,归口市委统战部领导。

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认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立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机制

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召开了3次民族工作会议、4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和专题会议,对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作出了部署和安排。2013年,整合设立了市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民族工作重大问题的调研、协调、解决和督查。坚持把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市领导坚持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研、谋划思路,研究解决事关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2017年8月,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渝东南片区各区县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渝东南6个区县是重庆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长期以来,各民族团结和谐、相处和睦。各区县要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抓好民族地区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陈敏尔书记带头包干负责深度贫困乡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的脱贫攻坚工作;市长唐良智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解决各区县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量身定制民族地区差别化扶持政策

市委、市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针对民族地区制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工作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决定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设立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5500万元,建立渝东南发展专项资金。

2015年5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将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增加到1亿元,规定了民族地区人均财力增幅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按全市最高比例给予补助,对民族地区给予了巨大的政策红利。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重庆市大力推进渝东南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渝湘高速公路建成贯穿黔江区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沪蓉高速公路建成贯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地区实现与主城区4小时快速连接,黔江至恩施、酉阳至沿河、秀山至松桃高速建成通车,沿江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渝怀铁路、渝利铁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石柱—黔江高速公路,黔张常铁路、渝怀二线,黔江机场建成通航,完成乌江航道整治工程。民族地区初步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骨架。渝东南民族地区能源、水利、市政、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财政对少数民族地区医疗保险补助标准高于其他区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支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增加教育资金投入,民族地区基本建成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

少数民族文化体育持续发展

一是建设民族文化基础设施。以民族文化“八个一”工程建设为载体,协调整合相关资源,在民族地区建成了重庆民族博物馆、秀山花灯博物馆、酉阳摆手舞博物馆、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集训中心。二是编辑出版民族乡概况丛书、民族文化丛书,编创民族文艺作品。重庆编创的歌剧《钓鱼城》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颁发的“金孔雀大奖”综合大奖。编创的现代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银奖。苗族作家何炬学的短篇小说集《摩围寨》、苗族作家杨犁民的《露水硕大》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三是宣传推介民族地区。组织制作宣传片《世外桃源渝东南》,在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新浪、搜狐等媒体展播,展示了民族地区的秀美风光和民族文化。四是举办民族文化节庆,发展群众文化。黔江、彭水等区县结合本地民族文化传统和旅游发展,举办文化旅游节、土家女儿会、苗族踩花山节等节庆活动,展现土家族苗族文化,调动群众广泛参与。五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龙舟、射弩、蹴球、秋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发展,从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重庆独立组团参加,均取得较好成绩,其中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和奖牌数居全国第2位。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的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统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之中,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从2011年开始,重庆将9月最后一周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工作。二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建设。深入推进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推进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会、进乡镇、进学校、进寺庙,建设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16年至2018年,重庆市先后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等18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重庆西藏中学等4家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三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直辖以来,重庆市获国务院第三次、四次、五次、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62个、模范个人55名;重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2000年、2006年、2010年、2015年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模范集体215个和模范个人283名。

地方民族法制体系逐渐完善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重庆市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重庆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审议批准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4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石柱自治县西沱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等10个单行条例。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了贯穿市县两级、涉及宏观微观、覆盖聚居散居地方的民族法规框架,为促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贯彻落实《重庆市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的情况进行检查。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了执法检查组提出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市14个民族乡,对贯彻落实《重庆市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开展调研检查,并召开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座谈会。

直辖20余年来,重庆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族群众共同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7年,渝东南民族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7.87亿元,完成区县级财政收入75.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0.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68.5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2.7倍、12.8倍、61.4倍和14.2倍,常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1元。2018年,渝东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区县级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6.9%、0.9%、12.3%、12.4%。

下一步,重庆市将全面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和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着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扶贫开发、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积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新时代重庆民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