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重庆市开展十项精准帮扶专项行动助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日期: 2020-03-19
字体:

为促进全市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全市扎实开展十项精准帮扶专项行动,由市级各相关部门限时完成帮扶任务,确保如期实现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一)开展产业扶贫专项行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提高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产业发展的实效,增强贫困群众参与度。规范涉农资金股权化改革和资产收益扶贫;以“山地农业、山地旅游”为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措施,帮助涉贫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恢复生产、正常经营,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产业扶贫项目的影响。

(二)开展就业扶贫专项行动。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户技能培训实现全覆盖,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规范扶贫领域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建立贫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师资库,对现有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全部实行轮训。

(三)开展消费扶贫专项行动。推行政策采购、东西部扶贫协作、市场主体参与、中国社会扶贫网销售等模式,建立产品认定、统计监测、动态监管等机制,提高消费扶贫实效;将消费扶贫纳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市级扶贫集团对口帮扶和区县结对帮扶内容;引导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与民族地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鼓励民营企业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有序推进消费扶贫专柜、生活馆试点,设立1万个消费扶贫专柜。

(四)开展电商扶贫专项行动。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电商服务功能覆盖所有贫困村,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促销;对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自治县)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增长25%以上。

(五)开展文旅扶贫专项行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建成一批金牌农家乐、A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度假乡村、精品民宿、康养基地、森林人家等,培育一批旅游扶贫示范村,探索发展一批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扶贫农庄”。

(六)开展金融扶贫专项行动。规范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保持政策连续性,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长效机制,稳步提高获贷率及户均贷款额,确保有需求的贫困户获得贷款;加强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监管和实地跟踪监测,纠正户贷企用、违规用款等问题,防范逾期风险;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两不愁三保障”、产业扶贫等支持力度;深化“精准脱贫保”“产业精准扶贫保”“边缘人群防贫保”试点,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力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七)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专项行动。把集中搬迁安置点作为重点,切实解决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创业、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社会融入等问题;针对分散安置的搬迁户,落实产业、就业、社保帮扶政策,努力让搬迁户都有1个增收项目,让有劳动力的搬迁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确保搬迁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解决,并加快推进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工作。

(八)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行动。通过资源有效利用、提供社会服务、开展租赁业务、发展混合经营等方式,培育发展村级新型集体经济,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九)开展“5G+卫生健康精准扶贫”专项行动。一期在3个区县(自治县)选择6家二级及以上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和30个村卫生室,开展“5G+卫生健康精准扶贫”试点,逐步有序推开,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方便可及。

(十)开展“志智双扶”专项行动。开展农村道德模范、感动人物、身边好人、脱贫光荣户等评选,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人员,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推进法治扶贫,健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乡贤明理堂等,推进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实施敬老孝老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