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采取精准输送岗位、推动复工开工、开拓渠道就地就近就业、创新措施促进就业增收等“四个一批”措施解决民族地区贫困群众务工就业难题。截至4月底,全市已有71.22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民族地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占30%。
一是是精准服务输送一批。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就业底数摸排,收集完善返乡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采取包车、包机、包专列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开展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点对点、一站式”闭环服务,确保全部按照用工单位复工时间节点到岗。
二是全力推动复工开工吸纳一批。针对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的需求,积极推动2019年扶贫项目、2020年计划新建扶贫项目开工,鼓励支持扶贫车间开工复工。截至目前, 2020年计划新建扶贫项目8043个,已开工7336个;现有扶贫车间271家,100%开工复工,共吸纳贫困人口2557人。
三是开拓渠道就地就近就业一批。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积极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每个贫困村新开发3-5个、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村新开发1-2个,全年预计将新增1.7万个公益岗位。
四是创新措施促进就业增收一批。结合当前互联网经济和消费扶贫的热潮,创新手段带贫益贫,开展“网红主播”致富带头人培训,把返乡人才培训成帮助当地贫困家庭销售土特产品的“网上带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