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积极培育民族地域特色产品和品牌发展壮大少数民族文化产业
重庆市积极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依托产业化、市场化手段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搭建平台。
一是打造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平台。2015年以来,已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建成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4个市级乡村文化乐园,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实现集聚发展。
二是扶持民贸民品骨干企业。制定《重庆市民族文化旅游业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每年安排渝东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贷款贴息资金,将少数民族手工艺企业纳入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贷款贴息范围,对其经营性贷款予以贴息支持。
三是开发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产品。依托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帮助手工艺人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培育品牌,黔江土家织锦、石柱金音石砚、秀山金铢苗绣、酉阳酉州苗绣等工艺品牌逐步壮大,指导秀山等地发布《民族文化旅游优质商品目录》,面向社会推介工艺产品。
四是培育少数民族美食品牌。全市开设少数民族特色餐厅2000余家,餐饮行业少数民族高级工超过1000人,武陵山珍、黔江鸡杂等餐饮品牌发展壮大,渝东南民族美食节、黄水仲夏美食季、酉阳桃花源美食节、彭水“名特美食•名优农产”推介会影响广泛,少数民族美食文化习俗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在促进就业、满足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