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是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与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武陵山绿色经济发展高地、重要生态屏障、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我市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多举措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创建国家级品牌。主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渝东南武陵山区倾斜支持,在重点文化旅游项目、重要旅游公路的立项审批、专项建设资金补助及配套政策等方面优先考虑。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渝东南文化旅游创意策划、规划设计、品牌创建、人才培训等。建立渝东南文旅融合发展基金,依托投资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鼓励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旅游观光、度假养生、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等休闲度假文旅产品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文化旅游企业和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实施贷款优惠。
三是在土地资源方面给予支持。实行有针对性配置,确保资源利用最优化。对开发边界范围内新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中非永久性附属设施、零星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实施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占用的农用地,利用“只征不转”“不征不转”“只转不征”用地制度予以支持。
四是加强文旅人才培养。重点加大与重庆主城都市区和市级部门干部的输出与交流力度,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支持适度放宽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人才招聘政策。同时,通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在教育体系中设置巴渝文化课程、开发特色职业(工种),完善培训补贴标准等方式,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五是建立文旅融合考核机制。创新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建立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联动周边发展的指标体系、绩效评估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强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渝东南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重点专项纳入对区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