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民族宗教委始终把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民族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立足数字重庆“1361”整体架构,打造区域性民族事务一体化数字平台,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新时代重庆民族事务治理。
一、“数”聚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落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实施意见》要求,围绕做靓“渝见石榴红”民族工品牌,突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动各民族现代化建设步伐重要内涵,立足数字重庆“1361架构”,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框架,策划构建覆盖民族服务供给、风险防范处置的全链条数智化工作体系,打造区域性民族事务一体化数字平台,推出“党建·渝见石榴红”“法治·民宗平安”等2个市级民族领域应用。
二、“数”建驱动,赋能少数民族服务体系
坚持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建立少数民族“多元化”数据归集机制,构建数据归集多元感知渠道,推出打造“少数民族需求感知”“少数民族需求在线办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一站式共享”“少数民族服务质效提升”等4个一级场景和“少数民族多元需求一网感知”等14个二级场景,建设集查询、分析、监测、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民族事务统筹协调服务模式,实现民族事务数据全域汇集,跨部门共享,全面提升数据共享服务效率和数据服务质量,推进民族工作数字化有效衔接,实现超大城市民族事务动态管理、精准服务、依法治理。
三、“数”智护航,构建安全稳定良好局面
围绕提升涉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预警和防范处置能力,设计“民族宗教风险感知预警、民族宗教风险处置反馈、民族宗教风险治理能力综合改进”3个一级场景,建立“创新民族宗教风险治理能力评估体系”等机制,重点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做到责任“零缺位”、隐患“零容忍”、防控“零疏漏”。通过接入消防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场所安全数据,关联网信部门舆情监测系统捕捉网络敏感信息,形成覆盖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双重防控网络,实现风险自动识别、预警自动响应,信息横向同步统战、网信、公安、消防等部门,纵向贯通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网络,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的民族工作数字化治理格局,实现以“数智”护航全市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