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区县动态

【黔江区】多措并举扎实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日期: 2022-06-30
字体:

近年来,黔江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黔江实际,扎实做好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

一是全面普查,建立传承体系。全面排查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分布、历史价值和保护现状,扎实做好项目普查和各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传承保护机制初步建立。拥有区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66项,覆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

二是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挖掘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队伍,并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拥有国家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36人、区级非遗传承人155人。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将南溪号子、土陶、剪纸、向氏武术等15项非遗项目纳入学校课堂,建立高中小学非遗传承基地校32所,让青少年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发挥职业院校非遗传承生力军作用,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黔江职教中心开设专业课程,每年培养非遗技艺专业人才近1300名。

三是夯实基础,打造传承基地。完善提升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充分发挥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四史’教育基地”作用,全年接待来访参观群众超10万人次。支持黔江职教中心等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推广普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组队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成功打造《民族文学》《中国报告文学》重庆黔江创作基地,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40个。

四是突出特色,创建黔江品牌。持续实施民族文化“八个一”工程,成功举办中国武陵山国际民俗文化旅游节、“中国土家族文学奖”颁奖典礼、少数民族电影展映周等节庆活动,拍摄发行《西兰姑娘》《幺妹住在十三寨》等少数民族电影,原创民族音乐歌舞诗剧《云上太阳》《濯水谣》出国进京到市演出,编辑出版《黔江方言俚语》《黔江民间故事》《黔江民俗礼仪》《黔江民族文史》等系列民族丛书,不断丰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载体。

五是协同发展,促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融入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小南海板夹溪十三寨等11个市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累计争取民族文化旅游业贷款贴息资金3000万元,推动后河古戏《天理良心濯水人》实现常态演出,助力黔江打造“文旅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