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四项措施”为切入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往实里抓、往细里做,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全县各项工作中,共画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一、凝聚“思想”魂,抓牢抓实思想政治引领
一是紧扣主线。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全过程,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教学课程。全县共1.3万余名党员干部学习民族政策,实现学习全覆盖。
二是凝心聚力。坚持把主题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自觉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在全县大局中谋划和推动,严格按照“346”发展思路要求,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组织各级党员干部围绕党的民族工作主责主业举办读书班,加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三是深耕细作。坚持目标导向,在特色村寨建设、民族宗教、乡村振兴、少数民族资金项目建设、普通话推广普及等重点领域落细落实,深耕细作,在全县上下形成崇尚实干,为民办事,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牵好“创建”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是探索“创建+”模式。聚智聚力创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将创建工作与全县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充分融合。在创建过程中,创新观念发展经济,主动作为改善民生,上下联动维护稳定,因地制宜打造品牌,彭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呈现四大特色。全面总结提炼彭水创建工作经验,按时向国家民委提交申报材料,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赴国家有关部委汇报。抓好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定期深入乡镇(街道)和社区、村组指导创建工作开展,不断提升创建质量,太原镇高桥村按时提交了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申报材料。
二是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拍摄制作创建工作影像资料;在标志性建筑、主要交通要道制作醒目的固定标语,指导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利用LED滚动播放标语,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共享成果”的浓厚氛围。精细组织开展好第十三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采取固定宣传和流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开展“七进”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1万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3000余人次,现场群众义诊1500余人次。
三是搭建平台促交流。民族政策宣传进校园,给予彭水民族中学15万元资金支持,指导建设一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室,团结之花开满园。积极助力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落地彭水,在台湾馆建设上给予80万元资金支持。今年累计吸引海外侨胞及港澳台同胞6.1万余人次参观、旅游,为深化渝台两地交流合作、团结凝聚“台侨之心”贡献彭水力量。
三、念好“发展”经,助推民族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格局。彭水与四川省西昌市、阆中市共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与永川区、潼南区共建“飞地园区”“产业协作园区”,协同周边地区共推一批环武陵山区、联渝东南的精品旅游线路,更好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
二是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积极争取各类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太原镇锦鲤养殖基地建设、平安镇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润溪乡布福娜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提升等示范项目44个。太原镇锦鲤“游”出富民路,平安镇绿色蔬菜远销大城市,润溪乡布福娜面膜产品走出国门。
三是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彭水正在打造重庆市乡村振兴国际合作示范点,着力实施产业道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项目工程,积极打造彭水“一江二铁五高速”对外交通网络,渝湘高铁、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等贯通全境,“村村通”基本实现,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演好“文化”戏,聚力推进“九苗”战略实施
一是全力备战少数民族运动会。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抓好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备战训练,坚持“队伍不散、训练不断、氛围不降、措施不减”的常态化训练原则,“七举措”务实推进彭水射弩竞赛项目和花山鼓表演项目的备战训练。
二是打造节赛品牌。生态、民族、文化是彭水的“三张名片”,生态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文化风韵厚重,连续举办十二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承办七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举办“养心彭水梦·同源苗乡情”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不断擦亮彭水节赛品牌。
三是弘扬民族文化。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彭水故事,深度挖掘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彭水民族特色的文化宣传平台,持续运营好《彭水民族风》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讲好彭水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今年微信公众号已推出原创作品13篇,抖音号共推送原创视频40条。切实做好文化传播,已在《道中华》、《重庆日报》、央广网等媒体刊载彭水民族事业丰硕成果的作品20余篇,撰写工作信息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