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多渠道多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黔江区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畅通宣教机制。充分发挥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职责,突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宣传、统战、民宗、教育等部门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制定《黔江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明确宣教工作的重点内容、目标任务及责任单位,压实工作责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全区各级各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工作落实。
二是强化探索创新,丰富宣教形式。采取“传统+现代”结合、“线上+线下”联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宣教形式,营造浓厚氛围。线上以区融媒体中心、黔江在线为线上传播主渠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系列报道30余期;线下向30个街道乡镇220个村社区1439个楼院网格辐射,投放宣传牌200余块,辖区LED、公交车车载广告等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2万余次,发放宣传折页5万余份,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文化惠民下乡活动160场次、惠及185个村(社区)。以新阶层人士、民主党派、归国留学生等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12支,开展宣教志愿服务活动120场次。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扩大宣教范围。充分发挥区委党校(区行政学院)党员干部教育阵地作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培训必修课程,年均培训处级以上党员干部300人次。充分发挥学校国民教育阵地作用,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校本课程26门,做到宣教工作学校学生全覆盖,切实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充分发挥重庆市民族博物馆、渝东南非遗展览馆、十三寨土家民俗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三台书院等场馆及水车坪红军纪念地等38个红色教育基地的社会教育阵地作用,年均开展主题宣教活动250余场次,受众近20万人次,不断增强全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
四是强化传承保护,深化宣教内涵。发挥区内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创新传承保护形式载体,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宣传教育有形有感。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八个一”活动,创建特色民族文化学校9所。原创大型民族歌舞诗剧《云上太阳》《濯水谣》到市、进京、出国巡演,歌曲《幺妹住在十三寨》在抖音等平台广受好评,中长篇小说《摩围寨》《濯水谣》等荣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及全国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等多个奖项。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市级33项,建成渝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举办少数民族电影展、中国原生民歌节等活动30余场次。黔江已成为中国电影创作拍摄基地、文艺扶贫基地、北京电影学院实训基地、民族文学重庆创作基地。
五是强化典型示范,提升宣教影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以来,全区命名了32个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区),其中黔江区于2017年、2023年连续两次获得命名;9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个单位、5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2个单位、2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深化与湖北省毗邻区县协作,形成“六联六促、共创共享”工作法,奏出渝鄂边区民族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