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彭水自治县以“民族、生态、文化”三特色为牵引,以持续举办“一节一赛”为载体,以深入实施“九苗”战略为引擎,“十举措”推动民族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发展合力。调整完善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设立体育发展中心和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旅游警察、旅游工商、旅游法庭共同维护旅游市场,形成“1+3+N”的发展体制。设立县乌江画廊示范带管委会、郁江流域产城景融合示范带管委会,各部门、各行业围绕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升级版”,发挥职能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旅游发展机制。
二、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修编完善《彭水自治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彭水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彭水自治县“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彭水自治县万足水上运动特色小镇建设规划》等10余部规划文本,逐步形成“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产城景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为当前及今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推进品牌创建,打造旅游精品。2022年10月阿依林海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全县形成1个5A、3个4A、4个3A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旅游品牌格局。阿依河景区入选全国5A级景区前百强,蚩尤九黎城景区成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摩围山景区被评选为重庆市首批森林康养基地。彭水自治县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预计2022全年接待各类游客1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
四、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域特色。深入挖掘盐丹文化、黔中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内涵,从“九苗”“六馆”上下功夫,拟定并下发《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之“九苗”建设任务分解方案》,促进“九苗”建设任务落地落实。推进“六馆”建设,博物馆进入最终选址及展陈设计阶段,黄庭坚文化展示馆、苗艺馆进入设计布展阶段,苗医药馆、欢乐茶馆、苗绣馆丰富完善业态元素并已开馆。
五、突出节赛活动,扩大对外影响。成功举办10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10届中国·彭水水上运动大赛、5届渝东南生态民族旅游文化节和3届绿色中国行——走进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系列主题公益活动、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开幕式、“养心彭水梦·同源苗乡情”2022武陵山国际森林音乐季及第十一届中国乌江苗族踩花山节舞林会、民歌会。“苗族踩花山节”入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摩托艇联赛重庆彭水大奖赛”入选“重庆市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六、创新宣传营销,激发市场活力。以“世界苗乡·养心彭水”为主题的“双晒”直播活动荣获全市最佳作品奖,相继推出“爱情系列”新媒介视频剧、电影《张三丰传奇之道法自然》,组织央视《传奇中国节》3次直播。积极融入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建设武陵文旅推广中心“彭水馆”,将“九苗”特色文化与苗族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全方位展示彭水的民俗、生态、文化资源。
七、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策划“世界苗乡·养心彭水”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常年保持10个以上乡镇(街道)开展乡村旅游赛事活动(新冠疫情发生前)。申报有条件的村(社区)成为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全县有1个国家级、3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旅游特色商品,逐步形成苗家刺绣、晶丝苕粉等一批旅游商品。“手工蜡染茶席”入选2020“重庆好礼”外交外事礼品名单,彭水不老泉水荣获2021“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铜奖。
八、提升文化供给,文艺作品丰硕。每年开展送演出、送戏曲进乡村等1200场次以上。打造《娇阿依》《诸佛盘歌》等100多件文艺精品,原生态民歌《娇阿依》荣获第十四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奖,《娇阿依》广场舞蹈在全市得到传承普及,并成为重庆广场舞规定推广节目。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倾力打造的《世界苗乡胜天堂》及专题MV在学习强国、中国网等30余种平台全网推广,并在国家级刊物《歌曲》月刊上发表,同时苗语版和广场舞版同步推出。
九、加强文物保护,注重非遗传承。认真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巡查,成立文物保护志愿服务队伍,全面畅通了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渠道。挂牌成立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中心,推进武陵山(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阿依河景区荣获2022年度“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非遗传承与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被评为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
十、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协同发展。积极与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理事会成员单位开展协作,组团参加中国武陵文旅峰会等活动。深入推进东西协作,与聊城市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战略合作,共建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参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与四川省阆中市、西昌市,重庆市永川区、潼南区在文化旅游领域,开展共享扶持政策、共同营销推广、组织客源互送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