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动态

【秀山自治县】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日期:2024-08-12

秀山自治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民族文化、边城文化、红色文化,通过文旅融合搭台,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全力唱好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团结进步曲。

一、着力保护传承,彰显民族文化自信

一是开展非遗挖掘整理结合渝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对全县20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成秀山县非遗项目数据库并在县政府网站设立了可供查询的链接入口。健全县域文物保护网络体系,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压实文物古迹单位保护责任扎实推进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建立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协同联动机制,推动资源挖掘、整理工作落实落地。二是强化非遗宣传推广利用西街天后宫及附属场馆空置用房打造集传承、展示、营销于一体的秀山非遗体验馆,引入秀山非遗项目32个、代表性传承人54,促进非遗传承与活化利用有机结合做好秀山花灯、秀山民歌、传统技艺9个方面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目前已收集相关文献、书刊132在图书馆、非遗馆设立专门文献研究室,向公众开放提供查阅设立非遗秀山微信、抖音公众号,与融媒体中心合作收集整理和摄制了秀山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采访记录等系列非遗主题宣传片,通过公众号持续开展广泛宣传,社会反响较好三是促进非遗保护传承进一步完善分布于全县32代表性非遗传承点的制度建设和配套设施,及时将每年下达的1个国家级、19个市级非遗传承人补助经费拨付到位在此基础上,于近期建立了非遗传承经费补助机制及考核办法32个县级非遗传承点49非遗传承人实行了全覆盖经费补助,让每个非遗传承人真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对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视与关怀,切实增强他们的认同感、获得感和荣耀感

二、丰富文化活动,搭建民族交流桥梁

一是实施非遗进校园、进教材活动。校园培养凸显民族特色,成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驻校工作室,开展课外延时服务。推进秀山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在校园拓展延伸全县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形成了塘坳小学的《金钱杆》乌杨街道中心校《土家族竹竿舞》凤翔小学《龙凤花烛》第一民族小学《花灯操》、梅江民族小学苗语、苗鼓操等非遗进校园活动品牌秀山县职教中心《多元非遗项目融合教育实践探索》、秀山县实验初级中学《秀山花灯进校园》均获得2024年度“非遗进校园”市级优秀案例。二是实施非遗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强化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委、县文化旅游委、县农业农村委、团县委、县妇联、县文联及各乡镇协作联动,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送文化下乡、非遗进社区进景区系列活动,在西街、洪安、川河盖等重点景区、重点乡镇持续开展秀山花灯、秀山民歌、地方戏剧、民间技艺展演活动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地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实施系列民族文化展演活动。依托元宵节、石堤苗族羊马节、梅江六月六苗族文化节宋农土家文化节、武陵山区山歌大会、武陵山区非遗购物节、民歌大家唱、花灯大家跳系列活动,大力宣传秀山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营造浓厚非遗文化宣传氛围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地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三、推动文旅发展构建民族交融载体

发挥文旅窗口优势,加强“秀山文旅”“非遗秀山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进文化、旅游、城市、乡村、生态等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品质。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促进民族文化深度交融。以秀山西街创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洪安边城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川河盖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创”为契机,加强文旅融合示范点阵地建设。以景区为载体,定期举办四季活动,推出“边城、民族、红色、风光四张名片,开展秀山花灯、秀山民歌、民间戏剧、书法楹联大家唱、大家跳、大家演、大家写”四个主题活动,打造武陵福地、秀山十美系列文旅形象品牌。二是加强区域协作,实现景区线路游客共享。积极融入乌江画廊文旅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联合黔江区、酉阳县抱团申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联合渝东南各区县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构建区域协作共同体。深挖本地特色,差异化打造秀山独有的春季山地骑行、夏季赛艇龙舟、秋季徒步穿越、冬季半马冬泳四季体育赛事活动不断提升秀山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强营销宣传,扩大秀山文旅品牌影响。按照立足秀山、辐射周边、走向全国的思路,探索全面整合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各领域资源。巧借县外平台、整合县内平台,依托各类文化、旅游、体育节会赛事活动,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瞄准目标市场对外推介。主攻周边市场积极做大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借此推动武陵山区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让文化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载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