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区县动态

【酉阳自治县】全力打造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共同现代化样板

日期: 2025-04-07
字体:

酉阳自治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酉阳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实际,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基本出发点,围绕“铸牢共同意识、锚定特色产业、聚焦社会民生、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四大领域,稳步推进共同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铸牢共同意识根基,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一是挖掘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深入挖掘赵世炎烈士纪念馆、南腰界革命根据地、刘仁故居等红色资源,采用“数字+文博”模式提档升级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常态化开展“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鲜艳的红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底色。加快推进长征国家公园(酉阳段)建设,南腰界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二是传承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健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与中国民贸联合打造“石榴红·酉阳民族工艺馆”,建成巴渝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个,打造非遗工坊、传承所18个,酉州苗绣入选“一带一路”“上合峰会”国礼、入驻国家非遗馆,投用酉阳民族博物馆、龚滩美术馆、吴冠中纪念馆等一批文化示范工程,《云端上的啊啦调》入选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参加第12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1金2银5铜的优异成绩,获批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激励机制入选国家住建部可复制经验清单。三是弘扬共同价值团结奋进。在各民族群众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读本》,开展“渝见石榴红·共筑中国梦”宣讲50余场,建设互嵌式社区3个,举办民族节庆联欢活动21场,土家族、苗族等36个民族交往交融,“四个与共”理念深入人心。

二、锚定特色产业强基,激活民族经济“主引擎”。

一是以“酉阳800”打造农业强县。依托平均海拔800米优势,擦亮“高山生态有机”金名片,系统化建设“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构建“八大体系”,打造直供基地116个9.6万亩,推出优质农特产品50大类353款,新增绿色有机食品认证8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产品远销欧盟国家。2024年产品销售额21.8亿元,平均溢价率超40%。二是以“三个百亿”打造工业大县。抓实央地合作、市县共建、校地联动,打造医药健康、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时尚服装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华润三九(酉阳)医药产业园落地,茶油、酵素、茶叶等10大产业扩能提级,271家园区企业直接吸纳就业6000余人,服装产业大脑入选全市第一批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2024年工业投资增长132.6%、全市第1。三是以文旅融合打造旅游名县。构建“一源引领、两带串联、百景联动”文旅IP体系,新增4A级景区2个、总量跃居全市第1,连续5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百佳县。2024年接待游客40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36.5%,其中旅行团队同比增加近10倍,境外游客历史性突破2万人,带动15万群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三、聚焦社会民生提质,织密幸福生活“保障网”。一是高质量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全面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快建设西部教育强县。2024年教育总投入23.25亿、同比增长2.5%,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获评国家卫生健康委“优质服务基层行”表现突出优质机构1个,县人民医院成功晋级为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全域性老年居家助餐服务入选市级优秀示范推介案例。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二是高质量就业创业更加充分。“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常年就业或季节性务工6万人以上,“三个百亿”产业271家企业吸纳技能型工人6000余人。开展“招聘集市”“送人到企”等就业服务活动36场,28.2万农民工实现稳定就业。实施“稳岗扩岗”,开发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1.6万个,稳定脱贫人口务工6.9万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菜单式职业技能培训2079人次。开展“酉州工匠”引留育用专项行动,评定“酉阳裁缝”“酉阳水洗师”108人。三是高质量社会保障更加健全。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共享停车位建设等谋划重点民生实事24件,民生实事投资同比增长85.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5%;基本医保参保完成率达100%。发放城乡困难群众供养救助、低保救助等救助保障资金3.43亿元。

四、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谱写共同进步“新篇章”。一是用好用活民族政策。2024年安排中市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900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55个项目,受益群众30.75万人次。推动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提质、扩面、增效”,民贸企业数量增长25%、达75家,申报贴息资金1669万元,申请流动贷款6.4亿元。二是抓细抓实民族团结创建。深入推进“十二进”工作,拓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细胞工程”覆盖面,确立27个先行示范点,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酉阳好人”等身边典型选树,打造“丁市大嫂”等团结互助品牌,创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所7个,县级以上文明村、文明乡镇占比分别达95.6%、94.6%,获评先进典型国家级7个、市级26个。三是做深做实基层智治。聚焦“一网统管、全域覆盖”,划分基层治理网格2333个、微网格4128个,推动4604名党员干部下沉基层,2.1万名民情联络员参与治理,线上线下协同办结邻里矛盾纠纷、人居环境整治、突发事件应对等事项15.3万余件,事项办结率达99.3%,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6%,在全市“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考核中获评“五星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