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石柱自治县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促发展

日期: 2020-09-17
字体:

(一)始终将创建融合到全县各领域,利用“创建+”杠杆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积极探索丰富“创建+”模式新内容,在坚持原有“创建+扶贫开发”“创建+乡村旅游”“创建+生态文明”“创建+民生保障”“创建+民族文化”“创建+基层建设”“创建+乡村振兴”等内容为基础上,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实新内容,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巩固提升全面融合到全县各项工作和各个领域,促进示范创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2019年,石柱自治县成功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荣获“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重庆)气候旅游目的地”称号,接待游客1517万人次、年增长42.8%;民生领域投入资金32.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2%;京剧《秦良玉》成功首演;建成中益乡等一批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2%。

(二)进一步丰富创建工作载体,巩固创建工作成效坚持“768”创建工作思路。一是持续开展创建七进活动持续推行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进连队,切实将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县级部门、中小学校、规模企业、宗教活动场所、连队等纳入创建“七进”活动,实现创建活动全覆盖,并将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创建单位。二是持续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创建日常工作体系、创建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宣传和氛围营造体系、示范典型体系、创建工作协同体系、成果保障巩固体系,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层层建立创建工作机构,细化工作措施,“三级联动”全面推进,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生动性。三是持续深化八大示范工程以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为抓手,持续强化特色经济发展、民生保障改善、文化教育繁荣、民族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关系和谐,有力地促进各族群众民生福祉改善,凝聚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三)抓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创建向纵深发展。坚持“点上精品示范,面上整体推进”创建工作方法,以“巩固提升和示范引领”为重点,以“五个一批”为抓手,以点带面,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果。一是提升一批示范点。以县城、冷水、黄水、西沱为支点,巩固提升万安街道龙坪村(产业扶贫)、三河镇大林村(乡村振兴)、民族中学(民族文化体育)、回龙中学(民族文化体育)、万力联兴(科技创新)、万寿古寨(秦良玉文化、民俗文化)等15个示范点,持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二是培植一批典型。创新培植中益乡华溪村(脱贫攻坚)、黄水镇小学(民俗文化、中草药文化)、中益乡坪坝村(民族村寨文旅融合)、摩天堡基地(军民融合)等12个示范点,努力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民族特色村镇、民族民俗文化和文旅融合发展。三是命名一批教育基地。联合民族、文旅、教育、军人事务等部门和相关乡镇将县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中国黄连博物馆(黄连文化)、民族中学(民族文化)、黄水小学(民俗文化)、万寿古寨(秦良玉文化)、摩登堡基地(军魂文化)等10个单位培植成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推动全县各民族团结进步、富国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意识教育。四是创新一批闪光点。深化“创建+N”内涵,推动创建助推决胜脱贫与乡村振兴行动全覆盖,让全县各族群众共享创建成果,以点示范带动全县各层级整体推进创建工作。五是广推一批民族体育项目。在全县中小学校培育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按照“3个传统项目、7个基地学校”总体布局,初步建起民族中学、职教中心、回龙中学、西沱中学、思源学校、师范附小、民族小学等7个基地,引领推动全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着力强化培植土家竹铃球、板鞋竞速、珍珠球竞技实力,为备战2023年海南(海口市)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做足准备。

(四)推动城镇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形成常态机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维权服务工作,聘请2名维吾尔族同胞为县民族工作联络员,全县设立起黄水镇黄连社区、西沱镇沿江社区、万安街道红卫社区等少数民族维权服务站,搭建起“六个一”综合服务平台(即设立一个少数民族事务受理点和少数民族群众信访窗口,开通一条少数民族服务和维权热线,建立一套少数民族居民服务台账,设立一个“少数民族之家”,建立一支法律援助队伍,组建一个人民调解组织,为外来民族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召开外来民族人员代表座谈会6次,化解经商争地盘矛盾纠纷16起,落实归店经商6处,连续3个春节组织外来少数民族经商人员慰问黄水镇、黄鹤镇贫困户79户,送去大米、食用油等慰问物质和慰问金(每年每户300元)累计64700多元。

自创建活动以来,石柱自治县先后有2个模范单位、2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4个模范单位、10名模范个人受到市政府表彰,30个模范集体、100名模范个人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市级示范带1个、市级示范点6个、县级示范点21个,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镇11个、市级土家竹铃球传承与发展示范基地1个,在建县级土家竹铃球传承与发展基地1个、县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7个。组队参加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荣获表演项目“1金2银”好成绩。同时,“创建+”石柱模式,得到了国家民委、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充分肯定,先后在国家民委和全国创建(云南)互观互检中作经验交流,并成为重庆市至武陵山片区相关区市县学习借鉴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