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相亲情谊深 民族团结氛围浓 重庆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9日至11月9日,“渝见石榴红,同心共繁荣”重庆市第十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由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委等11部门联合主办,搭建了“1场市级启动仪式+41个区县分会场+N场特色活动”的立体化宣传活动矩阵,全方位展现了重庆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画卷,有力助推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浓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氛围。
一、点明主题、广泛宣介,思想共识进一步凝聚。策划推出“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展”,各地也结合实际推出“区县篇”,系统宣传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民族工作实践成果和典型案例,仅全市启动仪式期间,吸引近3万余人现场参与,各族群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认识更明、认同更深。与此同时,通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谈”活动,邀请市内外民族学、历史学等领域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先进代表,共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之道,点明着力发挥重庆在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的区位优势推动民族工作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共识和决心。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民族地区还同步举办了以铸牢为主题的理论学习、专题讲座、干部培训等活动,各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的理解,更加坚定地做民族团结的守护者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者。
二、搭建平台、促进交流,民族情谊进一步加深。以文化为媒介,以服务为纽带,创新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蒙渝同心 共赴青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活动成功组织600余名重庆、内蒙古各族青少年跨越山海“双向奔赴”,在实践中交流互动、共学共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重庆秀山篇”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参观考察、互动参与,实景展现秀山民族团结进步的鲜活实践,在交流中深化渝鄂湘黔四省(市)各族群众深厚情谊,促进跨区域双向交流更加频繁。各地也纷纷推出民族文艺展演、非遗技艺展演、民族服饰巡游、传统体育项目体验等文化活动,开展“共绘国旗共画石榴”“结对认亲”“石榴籽”志愿服务等体验活动,切实为各族群众解决子女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实际困难,在相知相融、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生动现实,民族情谊愈发深厚。
三、立体传播、联动造势,团结氛围进一步浓厚。全方位的宣传动员和先进事迹展播,成功激发了全社会参与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热情,新华网、中国新闻网、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中央、市级主流媒体与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密集发声,广泛宣传报道宣传月系列活动,集中推送铸牢教育主题文章、宣传视频、典型事迹,分批次形成短时间内的“刷屏”效应,氛围愈浓、感知愈深。宣传月期间,中央、市级主流媒体平台发布相关主题报道36篇。其中,新重庆媒体平台“理想青年—渝新青年携手通江达海 共筑民族团结梦”宣传片单篇阅读量已超423万。从渝超赛场、商圈广场、博物馆展览馆到社区场镇、景点景区、宗教活动场所等各类群众活动场所,均因地制宜设计并布设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橱窗、展板、海报、标语、公益广告,“红石榴”志愿服务宣讲队、民族团结进步宣讲团等持续活跃基层一线,全市累计设置集中宣传场(站)500余个,开展座谈会、院坝会近1000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万余份,“人人讲团结、处处讲团结”社会风尚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