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自治县】发挥旅游优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以来,重庆市酉阳自治县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旅游优势,聚焦资源挖掘、文化传承、市场拓展、人才培育、产业发展,推动全县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构建起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格局。
一、聚焦资源挖掘,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空间”
聚焦“一源引领、两带串联、百景联动”,大力推进创A增星,新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文旅品牌增至20类78个。龚滩老街入选“市级旅游休闲街区”,桃花源、叠石花谷、松鼠丛林乐园、乌江·龚滩旅游度假区被评为“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叠石花谷景区入选“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优秀项目龙虎榜”,酉州古城入选“重庆最美街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楠木湾景区荣获“2024旅游名城名镇和旅游景区创新发展案例”,酉阳自治县入选“2024年全国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100强榜单”,是重庆市唯一上榜“中国文化百强县”榜单城市。
二、聚焦文化传承,擦亮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金名片”
以成功创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契机,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成功申报酉阳民歌、酉阳古歌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公布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3项。围绕非遗展示、非遗研学、手工体验等主题,建成非遗馆1个、非遗生活馆2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基地5个。推出土家老酒、麻旺醋、宜居茶等非遗特色产品和文创产品38类200款。打造《木叶情歌》广场舞作品在全市推广,本土民歌《云端上的啊拉调》在“第四届重庆山歌会暨苗族赛歌会”活动中荣获“金奖”,入选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提档升级《梦幻桃源》《梯玛古歌》实景演出剧目,将中华文化内涵、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精神融入景区景点;制作民族文化宣传牌261面、绘画168幅,开展民族文化演艺900余场,打造民族文化场景空间38处,增进各民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会和认同。
三、聚焦市场拓展,打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IP”
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交往交流活动,全力打响“酉特色”文旅IP,接续举办“庆元旦·迎新年”“欢欢喜喜过大年·酉州民俗闹新春”等特色节庆主题活动50余场次,成功举办“大地流彩·乡村音乐中国风2024渝东南乡村民歌汇”“成渝地·巴蜀情川渝乐翻天——2024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喜剧幽默节目交流展演活动”等区域性活动14场次。积极参加重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欢跃四季·舞动渝”2024重庆市广场舞市级集中展演对外交流活动33场次。举办1000家全国旅行商集中签约活动,推出“台湾百人团游酉阳”“全国百名达人游酉阳”等营销活动,为各民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载体,2024年全县接待各族人民来酉旅游突破4000万人次。
四、聚焦人才培养,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连心桥”
结合全县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习方向,建成花田乡明德书院、大漆博物馆、人民美术考古讲习所、吴冠中纪念馆、龚滩美术馆以及涂市镇地灵劝学堂、板溪镇致富学堂、酉水河镇两河书院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立2所市级、4所县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建成非遗传承所15个,开展非遗培训500余次、5000余人次。成功申报4个国家级、47个市级、450个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调训景区景点旅游从业人员68人,有效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知识素养。
五、聚焦产业发展,共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心圆”
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谋划旅游商品项目,重点打造民族服饰、非遗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做精做细乡村旅游景点25个,打造网红打卡地100个,推出绿色生态、红色经典、人文古镇、综合精品等旅游线路4条。全矩阵宣传持续为“酉阳800”赋能,线上线下借势借力形成长尾效应,全网曝光量6800万+。开发低空飞行、高端民宿等新型业态20余种,推出土家老酒、麻旺醋、宜居茶等38类200余款非遗特色商品和文创产品,其中酉州苗绣系列产品多次荣获“重庆好礼”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铜奖荣誉。通过大力推广特色旅游产品,让酉阳旅游商品成为游客必购和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开拓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