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动态

【黔江区】“道中华·黔江行”活动推动旅游促“三交”落实落地

日期:2025-07-15

近期,中国民族报社和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道中华·黔江行”文旅推广活动在黔江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时间线长、内容丰富,效果显著,为吸引各族群众来黔旅游,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时间长。本次活动持续5天,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采访,走进濯水古镇、土家十三寨,感受巴楚文化、土家文化、苗族文化在黔江的交融共生,体验南溪号子、西兰卡普、摆手舞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访蒲花暗河、小南海地质公园,领略黔江生态建设的壮美画卷,邀请网络大V漫步街头巷尾,感受黔江烟火气息,通过连续5天在民族文化、秀美山川、人间烟火等多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和宣传推广,不断增强黔江文旅对各族群众的吸引力。

二是宣传广。本次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深入挖掘黔江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活动期间,成功举办“吃鸡杂下米饭”比赛、“道中华大讲堂”系列文化讲座,开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教授等文化名人直播,邀请国家级非遗青城武术传承人刘绥滨、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在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土家十三寨等现场表演,AI复活黔江历史文化名人范长生、陈景星、万涛等,通过面面交流、直播互动、现场展演、论坛讲座、AI技术等方式,让整个文旅推介活动充满科技感和鲜活力,展现了黔江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图景。

三是内容深。本次活动既是黔江区展示文旅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次生动实践。活动期间,历史学者纪连海以《探秘黔江——历史与自然的诗意共鸣》为题,带领观众领略黔江的深厚历史与独特地域魅力;四川旅游学院院长王川从“传承创新巴渝文化”角度,分享黔江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徐希平以“从陈景星对杜甫的接受看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为主题,探讨文化交融的深远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灿平聚焦“新媒体流量赋能乡村振兴”,分析数字化时代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各专家学者通过深入挖掘黔江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更加立体、生动地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魅力,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活力。

四是效果好。本次活动效果显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民族报、中国旅游报等央级媒体发文近百篇,精品制作短视频百余条,各类媒体、网络名人多平台宣传推介,形成浓厚宣传氛围。其中微博话题“道中华黔江行”累计阅读量超2580万,带动携程、马蜂窝等平台黔江攻略搜索量增长210%;“去黔江体验一把人间烟火”阅读量超1688万,《“红衣大叔”回应黔江》“周鸿祎喊你来重庆黔江吃鸡杂”视频阅读量达1254万,活动首日“吃鸡杂下米饭”比赛,实现1200万流量,带动“黔江鸡杂”搜索量周环比增长380%,黔江鸡杂真空包装产品电商销量周环比增长350%,冲上重庆热搜第4名,形成全民讨论热潮,不断提升黔江旅游热度,推动各族群众来黔旅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