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区县动态

【秀山自治县】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繁荣新篇章

日期:2025-09-11

在渝东南那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间,秀山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核心主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通过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深入推进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以及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精神,一幅各民族友好交往、文化蓬勃发展的绚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到“巨丰堰”这一世界灌溉遗产所承载的千年智慧结晶,又能领略到“土家织锦”走向世界舞台所彰显的文化自信风采;既有“秀山花灯大家跳”时那全民沉浸其中的欢乐氛围,又有“苗族羊马节”传承千年的民俗风情。秀山凭借着多元共生的文化生态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源源不断地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机制筑基:以完善制度凝聚团结奋进之力

秀山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全方位融入到全县的整体发展布局之中,精心构建起了一套“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广泛参与”的高效工作体系。通过制定《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创建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清晰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并将创建工作的实际成效纳入党政考核的重要范畴,从而汇聚起全域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2024年,全县开展12次专项督查,覆盖27个乡镇(街道),推动创建工作从单纯注重形式达标,向深度内涵提升的方向转变。同时,秀山以“七大任务”“八类示范单位”“20个示范点”为重要抓手,重点打造县民族博物馆、洪安边城等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使得民族团结的理念如同春风化雨般,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秀山创新性地开展了“移风易俗三年行动”。通过积极推动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广泛开展文明家庭评选活动,以及大力建设“红白理事会”等举措,破除高价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社会陋习。比如在2023年,涌洞镇借助“院落微治理”的模式,评选出了328户“美德家庭”“诚信家庭”,成功推动乡风文明呈现出崭新的气象。2024年,石堤镇苗族的“羊马节”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通过“感恩祭祀”“迁街巡游”等庄重的传统仪式,进一步强化民族认同以及共同体意识。

文化铸魂:以非遗传承激活精神家园活力

作为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域,秀山始终秉持“保护优先、整体性传承”的原则,精心构建起了一套涵盖非遗保护、活化、创新的完整全链条体系。在全县204项非遗项目中,秀山花灯、秀山民歌、苗族羊马节这3项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土家织锦、龙凤花烛等22项也获得了市级认定。通过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秀山职教中心、实验小学等众多学校纷纷将花灯操、苗语教学纳入日常课程,培养青少年文化传承意识。2024年,秀山成功建成非遗体验馆,引入32个非遗项目以及54位传承人,精心打造出沉浸式文化空间,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万人次。

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更是让传统村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梅江镇民族村作为重庆市唯一保留苗语的村落,借助“六月六苗族文化节”,精彩展示古歌对唱、婚俗巡游等特色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沉浸式体验苗族独特的风情魅力;石堤镇大寨村则以土家族民俗为核心,对吊脚楼、风雨廊桥等传统建筑进行修复,大力发展非遗旅游,使得村民年均增收幅度超过50%。2024年,秀山专门投入专项资金,对客寨桥、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等重要文物进行修缮,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

典型引路:以凡人善举点亮道德璀璨星空

秀山以“重庆好人”“秀山好人”评选活动为重要契机,树立起一个个道德标杆,全力培育文明乡风。仅在2024年,全县就涌现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李方树、“孝老爱亲模范”王凤敏等20余位先进典型人物。李方树在深圳茅洲河勇救落水者不幸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被追授“深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在她的家乡峨溶镇三溪村,专门设立了“好人广场”,通过浮雕、故事墙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他的奉献精神。王凤敏创办家政公司,带动3000余名妇女实现就业,她也因此获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她力量”杰出代表。

这些凡人的善举通过“好人进机关”巡展、道德讲堂等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2025年3月,秀山举办“凝聚凡人微光 点亮城市精神”颁奖典礼,20位“重庆好人”以情景剧、故事分享等生动形式,向全县人民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如今,秀山已经形成了“人人争当好人、处处彰显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2024年群众安全感高达98.6%,位居全市前列。

艺术赋能:以文化盛宴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秀山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黏合剂”,全力打造“四季有节、月月有戏”的特色群众文化品牌。2024年,“秀山民歌大家唱”活动吸引了渝鄂湘黔四省边区200余支队伍踊跃参赛,土家山歌与苗族飞歌同台竞技,唱响民族团结的旋律;“边城大舞台”以《翠翠的心愿》等沉浸式情景剧,生动再现了沈从文笔下的人性之美,每年演出场次超过百场。首届全民运动会专门设置了高脚竞速、板鞋竞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各族群众在竞技过程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参赛队伍覆盖全县27个乡镇。

传统节庆更是成为了文化交融的欢乐盛会。在苗族“四月八”期间,梅江镇举办千人长桌宴、苗绣技艺大赛等活动,游客不仅可以亲身体验蜡染、竹编等传统手工艺,还能品尝到油茶、社饭等特色美食;土家“四月八”则通过摆手舞、茅古斯舞等传统舞蹈,生动展现了农耕智慧,吸引游客积极参与耕作体验。2024年,洪安边城景区推出“火锅文化节”,巧妙地将洪安腌菜鱼、秀山油粑粑等非遗美食与篝火晚会相结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过千万元。

生态筑梦:以绿色发展夯实团结稳固根基

秀山坚定不移地践行“两山论”,将生态保护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通过大力实施“共育绿水青山”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2.3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7%,梅江河更是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石堤镇积极探索“生态茶园+民宿旅游”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黄金茶基地1.2万亩,有力带动了苗族、土家族等群众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绿叶子”向“金叶子”的华丽转变。2024年,秀山凭借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功入选“中国天然氧吧”,生态红利切实惠及31个民族,各族群众在共同守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中,共享绿色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一脚踏三省”的边城古镇,到非遗焕发出璀璨光彩的文化高地;从孕育“见义勇为”精神的道德高地,到打造“绿美乡村”的生态样板。秀山通过制度保障、文化浸润、典型引领、艺术赋能、生态筑梦等多元化路径,成功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巨丰堰的潺潺渠水依旧滋养着万亩良田,土家织锦的经纬线继续编织着文化自信,花灯歌舞的欢快韵律不断传递着团结力量。展望未来,秀山将继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盛开,让文化生态之韵源远流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更多的秀山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